欢迎访问乐发2!
服务热线:13387554980
“恐怖楼道” 让人22年不敢开窗
在这里住了22年,胡翠林几乎没打开过灶台上的窗户。
“外面油垢、潲水臭死人,现在是冬天还好一点,到了夏天,这里的蚊子苍蝇多得像赶集的,轰都轰不走,哪个还敢把窗户打开。”在胡翠林一家人的记忆中,每一次打开厨房窗户都是“冒险”。
有一次,胡翠林做饭时看外面天气比较好,就把窗户打开了,谁知刚转身端菜,一张粘着污物的草纸从楼上的油网飘了下来,落到了锅里,倒了一家人的胃口。胡翠林气得跑到楼道大骂一通,可一点用都没有。她“惹不起,躲得起”,只好用铁丝网把自家的无烟灶台严严实实罩起来,“以免再次受害”。
像胡翠林家这样把无烟灶台整个罩起来的不是一家两家,对面的张大洪干脆把自家的无烟灶外面全用铁板钉上,一劳永逸。
“谁来救救我们的厨房!”看着油腻腻、黑乎乎的楼道,胡翠林和张大洪无奈地说。
成因
西马街新三巷四栋建于1987年,那时最流行的厨房排烟设备是排风扇,家家户户厨房都安上了排风扇,刚开始,排风扇效果确实不错,一拉开关,油烟就被“呼”地抽出去,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了:油烟经过排风扇时,被沾到上面形成油膜,日积月累就变成黑乎乎、油腻腻的“油鼻涕”。
清理
“今天是星期二,低保户、志愿者出来参加公益劳动。”20日上午9时整,听到社区的广播声,新三巷社区干部周汉强,麻利地从办公桌的柜子里拿出一个放着5把钢刷、十几把小铁铲的工具盒。把工具盒交给其他人,周汉强又跑到办公室后面的一个矮屋前,抽出一根四五米长、绑着一截钢筋弯钩的竹竿。
今天,他的主要任务是用这个钩竿把新三巷三栋、四栋“油烟污染重灾”楼道上粘的垃圾渣滓勾下来。
从2005年开始,新三巷社区几乎每周都要组织人打扫辖区油烟污染重灾楼道,可这只能“抓抓痒”,问题依然无法解决。
新三巷社区位于香港路口,0.41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住着1600多户人家,是典型的老城区。近年来,新三巷社区在环境治理上下了大功夫,但社区主任陈汉珍却有一块心病。
2007年9月,一位区领导到社区检查工作说,新三巷社区建设成绩突出,可惜环境卫生有个死角。这位领导说的就是新三巷三四栋之间的“油烟污染重灾”楼道,这位领导不知道的是,他看到的油迹斑斑、惨不忍睹的景象,其实还是社区群干刚刚打扫后的结果。
“如果不打扫,那更没法看。”回想2004年,首次正规清理这块卫生死角,社区主任陈汉珍感慨万千。
在新三巷社区,像三四栋楼道这样的油烟重灾区有6个,30多位社区群干和居民志愿者分头打扫。“那可全是陈年的老油垢,擦不掉、抠不下,就差没用牙咬了”。陈汉珍说。
许多参与者回忆:“刚开始没经验,大家用钢丝球擦,那么厚的油,擦两下钢丝球就报废了,有人提议用除铁锈的铁刷子刷,可铁刷遇到老油垢有劲使不出来,经过多次试验,大家摸出了一套除油垢的好办法,先把碱水泼上油垢,把油垢泡软后再用铁刷、小铲子一点一点刮下来。30个人,先用竹竿把一家一家窗户油垢上粘的脏东西勾下来,然后,男将爬到三四米高的梯子上去刮墙面上的油垢,女将就趴到地上刮地上的油垢,整整干了一个星期。”令陈汉珍等人困惑的是,他们好不容易打扫干净的卫生死角,过不了一个月,又被油烟熏成了老样子。他们只好周而复始地定期去打扫这个卫生死角。为此,新三巷社区每年要用坏十余把铁刷、二十余把小铁铲,用掉数十斤烧碱。
伸出被碱水烧得裂满血口子的右手,指着刚刚清洗没几天又积起油垢的楼道,陈汉珍遗憾地说:“有时候,我觉得我们所做的都是无用功,感觉自己就像环卫工加杨白劳。”
现状
武汉中心城区有991个社区,其中七成是老城区,许多社区都遇到过新三巷社区一样的困惑。
四唯街是我市油烟治理先进街,去年一举解决了辖区餐馆油烟污染环境的问题。但面对“油鼻涕”,他们也很头痛。今年2月18日下午,四唯街五福社区副书记张红英告诉记者,五福街有近万平方的临街墙面,但居民厨房大多用的是老式排风扇,家庭油烟污染是影响城市美观的一个顽疾。在2001年夏天,该小区曾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社区墙面油烟清除,“当时,社区发动了50多个人,整整干了一个月,累病了好几个人,才把墙面和地上的油污清除掉。”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干部则表示,所谓大规模油烟清理只是局部和暂时的清除。墙面2米以上的地方,没有专业人士,根本没法清理,也就是说,社区只能清理2层楼以下的墙面油污;许多社区为了美观,在墙面上刷上石灰或油漆想盖住油垢,其实涂料在油墙上不但会起皮脱落,而且原来的油垢很快就会透过涂料显现出来。
最关键的是,污染源没法“堵死”,家庭油烟会继续对周边环境进行污染:球场路联医社区新铺了一条十几米长彩砖路,但社区居民还没高兴两天,烦心的事就来了。原来彩砖路上面正好是一排居民楼的厨房,从厨房排风扇滴下来的油鼻涕,很快将漂亮的彩砖变成黑乎乎的油鼻涕砖。(陈勇)